15 October 2009

这篇文章属于《梦之栖居》系列,写于2009年。

今夏,我们支队一行六人赴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进行调研性的暑假实践活动。实践归来,感慨颇深。支队自然会有对此次调研的总结分析,而我个人在对华西村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华西的背后其实是资本主义的剥削,而掌握资本的毕竟是少数,谈何推广?

“华西模式”并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但我这里只想指出我所看到的最基本的状况。华西村分为中心村和大华西,后者是其后来兼并进去的。据周边村民说,他们只享有工作优先权和一些基本福利,与中心村民相比差距很大。最关键的,是中心村民是持股者,享有资本分红——而这恰可以说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华西在行政上是一个村级单位,但是“华西”同时又是一个企业集团,下属多个不同公司。这些公司涵盖了村里农、工、旅游各方面生产活动,甚至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据我们的了解,华西中心村的村民都默认是此企业的员工和持股者(当然可以选择离开,那就脱离了华西村和这个企业)。这些员工兼持股者每年获得远大于其工资的分红,而这些分红只有部分供其支配,大部分还是继续以股份的形式归于公司。我们会发现——他们就是资本家!

这不是贬损。毕竟,现在西方凭借资本主义发展的很好。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实也有很多资本主义的成分。仅从陈述事实的角度说,究竟我所谓的华西村资本主义及其剥削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从调研得到的第一手信息。

我们对华西中心村民(持股者)和周边或外地村民(非持股者)分别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如下情况:华西村经济以工业为主,有很多钢铁和纺织工厂。这些工厂中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基本上都是外来打工者或周边村的村民,他们在此取得工资收入。而前文提到,华西中心村的村民也在公司做员工,但他们做的却是组长、领班等“不干活的”职位。不难想见,公司的经理等主要领导自然也是中心村持大股的村民。这些人宣称工资也不高,但其实他们从分红中获得了公司的大部分利润。学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劳动分为不同的性质。直接创造财富的生产性劳动才是价值的主要来源,而管理者固然也是劳动者,但在这里他们其实主要是靠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利。华西村的工业企业中,像上述这样的状况普遍存在。但由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条件也较好,每年都有很多外来工人争先涌入,使此地的劳动力可以无忧。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华西中心村虽然表面上没有奢侈娱乐,但其村民表示一般都驾车到周边城市进行消遣;而在本地整齐豪华的别墅之间,夹杂着外来务工人员简陋的住所和脏乱的生活……

无可否认,华西在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抓住了机遇,领先了发展,他们对自己创造的财富享之无愧。但从客观上说,这恰恰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积累而成的资本,便用于剥削(这个词只是经济学上的术语,不欲含任何人道意味)。这当然也属正常现象,但若基于此考虑华西的模式推广可行性,我不得不给出否定的答案。

试想,一个原始积累已经完成、目前已拥有大量资本的“村子”,如何可以与当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同日而语?他们可以村民自己做管理,招收外来人员打工,但这样的情况显然不能推广。因此华西的所谓“低工资、高福利,人人别墅轿车”的经济现状只能作为个例,或者说先富的典型。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国农民的共同富裕,华西能给的参考应该说比较有限。当然,它在“抓机遇”和“好领导”方面自有一定的启示,但绝不能奢望华西模式能够引领中国农村走向未来。

或许,这是一个目标;然而,它绝不是地图。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