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社区翻译
在互联网时代,合作与共享是一个显著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翻译行业催生了一个称为“社区翻译”的新的实践形式: 传统的由专业人士进行的文本翻译任务可以在网络上由众人合作完成。本文主要介绍社区翻译的产生、概念和一些实例,也对这一翻译实践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探讨。
引言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中国民间的老话在互联网时代焕发了新的光彩。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共享与合作。 不论是新闻发布、活动组织还是文学创作、技术开发,都由集中的专人行为向众人拾柴的趋势发展。 社区,本来指的是一群居民的实体居住地,现在被引申为网络上的志同道合者聚集处。各行各业都渐渐出现了相应的社区和社区活动。 在翻译行业,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试水,为我们带来了“社区翻译”这一新的实践形式:原本由专业人士进行的文本翻译任务,现在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和服务,在互联网上由众人合作完成[1]。 本文主要介绍社区翻译的产生、概念和一些实例,也对这一翻译实践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探讨。
从传统翻译到社区翻译
传统的翻译基本上是单向的[2]。这时的翻译工作大多基于纸质印刷的媒体。作者创作出内容后,译者阅读原文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其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译文。 这是一种信息的单方面线性传递,缺乏沟通和反馈。原作者无法将自己的意图通过文本之外的途径传递给译者;译者也是一个人完成翻译,没有互相交流。 即使有审阅和修订机制,也因为技术条件不足而无法保证时效性。
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实时沟通和反馈成为了可能。这时候翻译行业出现了一个叫做“远程翻译”(Teletranslation)的新名词。 它主要是指作者与译者可以通过电子化的媒介随时交换思想。不仅翻译的文本材料是电子化的,而且文本所包含的实际意思也能够通过远程通信实时与作者沟通。 这种技术的进步解决了以前不方便解决的问题。如今,没有电子化处理和网络支持几乎难以产生高质量的翻译了[3]。
随着Web 2.0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度成熟,一个更独特的翻译实践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社区翻译(Community Translation)。 这个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由懂得多种语言的互联网用户(他们组成了翻译社区)利用工具和服务网站将在线的内容由源语言译为其他目标语言。 社区翻译在有些文章里也被称为“用户生成翻译”(User-generated Translation,UGT)[4]。类似于用户生成内容(UGC),这样的命名强调了社区翻译与传统翻译的区别。 传统翻译的结果大多由少数语言专家和专职人员产生,而在社区翻译中,语言转换、文本编辑和校对等工作都由互联网用户群体合作完成。
利用网络进行辅助翻译[5]虽然在社区翻译中经常用到,但它并不是社区翻译的特征。下面,我们首先结合实例对社区翻译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对它的优劣进行评价并提供实践指导。
社区翻译实例
读者最熟悉的社区翻译的例子可能要数维基百科了。维基百科本身属于用户生成内容(UGC)和社区编辑网站[6],但它的很多内容都是先有英文版本,然后再由英文翻译为其他语言。 因此,维基百科非英文语言页面的内容属于典型的社区翻译结果。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例[7],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阅读了某个词条的英文版之后将其翻译为中文。 不同用户的英文水平和翻译能力千差万别,但维基百科中文版的翻译质量却并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对个人水平比较自信的人才在社区比较活跃,这保证了翻译的初始质量; 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会有更高“等级”的用户来纠正和改善,这对最终结果也是一个把关。维基百科网站有一套完善的群体编辑系统,具有修改、投票、合作、审阅等功能,这可以直接用于社区翻译。
但是,如果要进行较为正式的社区翻译,需要采用专门的服务和工具系统。下面要介绍的Transifex,就是这样的一个网站系统。
Transifex(www.transifex.com)目前专注于软件产品的本地化服务。它帮助客户将界面和文档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多种其他语言。它采用的主要形式就是社区翻译。 这个网站拥有很多注册翻译者。每个翻译者都是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有的受过语言翻译的训练,有的则对某一专业领域比较熟悉。 当有翻译项目到来时,系统会在网站上发布。这些翻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或兴趣选择任务。每个项目最终都由一群翻译者共同完成。对于项目发布者来说,可以同时启动多种语言的翻译。 翻译社区内不同语言的译者可以同时开展工作而互不影响。在同一语言的翻译任务中,每个译者也会被分配不同的文本,使得全部工作能尽快完成。 这个社区翻译系统中,除了翻译者,还有审阅者。每个翻译都至少需要经过一次审阅通过才能被接受。对于同一文本片段,系统允许接受多人的翻译版本。这时就需要一个协调者的角色。 该角色具有更高的话语权,负责比较和选择最终的版本。每位参与者的活动都是公开可见的,参与者之间也可以通过该网站提供的工具进行在线交流。 这一系列机制保证了翻译工作能够在社区顺利进行并高质量地完成。
社区翻译的项目既可以是对社区全部用户开放的,也可以是私有的;翻译者既可以是免费志愿工作(来获取社区认可和锻炼翻译水平),也可以是有偿服务。 这些属于商业模式方面的内容,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Transifex网站的说明[8]。
社区翻译的评价和实践指导
相比于传统翻译行业,社区翻译属于新生事物。对于是否采用这一翻译形式很多人不免具有疑虑。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评述社区翻译的优劣,并指导如何取长补短。
质量
从翻译结果的质量来看,社区翻译不如传统的专人翻译具有风格和水平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因为社区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大家合作完成的结果也自然容易多样化。 正是考虑到这一特点,目前大多数社区翻译都偏向于一些客观材料的翻译,例如技术文档、专业词汇等,文学方面的翻译不多(即使有也是短篇组合性质的,很少有长篇作品)[9]。
另一方面,社区翻译往往比传统翻译在校对和审阅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多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发现并纠正错误。 而且社区翻译中的实时交流能够尽早避免翻译中意思的偏差。如果在统一风格方面要求严格一些,社区翻译的质量还是能够保证的。
速度
在翻译速度方面,社区翻译具有明显优势。有越多的活跃翻译者参与进来,翻译任务就能越快地完成。当然这也主要针对于任务能够并行开展地情况,例如多种语言的翻译。 社区翻译速度上的优势主要来源于人数上的优势,这一点容易理解,无须多言。
花费
花费更多是商业上的决策。与传统翻译一样,社区翻译的花费往往与翻译结果的质量和翻译完成的速度紧密相关[10]。或许有人会以为社区翻译全靠社区的无偿贡献,不需要花费,这属于以偏概全的误解。 如果翻译内容能让社区的人感兴趣,他们确实会主动为你劳动;但这种志愿工作的质量和速度无法保证。如果希望更好发挥多人合作的优势,在社区翻译的实践中,应该选择为翻译者提供报酬。 有偿的社区翻译可以吸引到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效果能够媲美甚至超过传统的专业翻译,而且费用往往还较低一些。
结语
目前而言,社区翻译还无法撼动传统专业翻译的主流地位。虽然有一些实际应用的系统和案例,但它们的范围大多还局限于技术领域,无法推广到大规模的社会材料、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去。 然而,从本文介绍的内容来看,社区翻译属于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兴实践形式。互联网通过汇聚众人的力量,已经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 随着时间的发展,社区翻译也将越来越流行[11],值得翻译产业和研究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康慨. 人民的翻译时代已经到来. 中华读书报, 2005/8/17.
[2] 公文. 论网络翻译传播模式. 中国科技翻译, 2012, 25(2):22-25.
[3] 方英. 信息时代科技翻译与创新. 中国科技翻译, 2001, (2):53-55.
[4] Perrino Saverio. User-generated Translation: The future of translation in a Web 2.0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12, pp. 55-78.
[5] 王军礼. 网络资源在翻译中的应用. 中國科技翻译, 2007, 20(2):36-40.
[6] https://www.wikipedia.org/
[7] https://zh.wikipedia.org/
[8] http://docs.transifex.com/
[9] 张艳琴. 网络时代文学翻译读者角色的多重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 18(6):15-19.
[10] 赵文远. 外文资料管理与翻译费用的控制. 档案管理, 2000.
[11] Kelly, Nataly, Rebecca Ray, and Donald A. DePalma. “From crawling to sprinting: Community translation goes mainstream.” Linguistica Antverpiensia, New Series–Them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10, 2011.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