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
这篇文章属于《梦之栖居》系列,写于2008年。
我竟然是从弟弟那里听说这部影片的。他和片中的孩子们一样,也是即将考大学的准青年了。看过此片之后,他立即就推荐给了我。
我也立即就抽出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它。当听到那句“Thank you boys. Thank you.”时已近凌晨两点了。此时,我满眼的泪水早已在黑暗的掩饰下突破了防线——本不设防的防线——尽情流淌了。如果说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流泪,那是因为有些人除了丧失对“诗”的感觉之外,也已淡化了自己感动的能力。而这,正是本片所要带给观众的。
只看题名,不了解的人会误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片。可内容却与恐怖几乎没什么直接联系。
如果说有的话,那便是它会带给我们一种深层的忧惧——关于成长与诗的忧惧,关于教育体制的忧惧,关于人的梦想丧失的忧惧……“死亡”这冷森森的字眼为何会与“诗”这温暖和激情的象征联系在一起呢?影片中,这只是个诗歌社团的名称而已。“死亡诗社”本是威尔顿预备学院一个已成历史的秘密社团。而曾经的该社团成员基丁老师的回校任教,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影片以严肃、呆板的入学仪式拉开序幕。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严格的管理和优秀的升学率而著称,每次在开学典礼上都重申其“传统、荣誉、纪律、优秀”的四大支柱,而这被学生私下戏谑为“嘲弄、恐怖、颓废、排泄”(它们与原词的英文首字母是一致的)。刚入学的新生也许总要经历一种蜕变的过程吧——从充满青春活力到变得理性而沉闷,在重负般的学习中丧失激情。然而,这一届的几位新生却很幸运,他们遇到了基丁老师。于是英语文学课变得意外迭出。从允许学生们称他为“我的船长(My Capitan,赞扬林肯的惠特曼诗句)”到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撕掉无聊的学院派论诗的书页;从走出教室教学生们“把握时光”到在教室里带头站在课桌上;从鼓励每位学生作诗到影响孩子们自发地秘密重组消失多年的“死亡诗社”(这并不是基丁老师的本意,甚至他都不知道)……基丁老师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年轻的心带到追求梦想和诗一般的深刻与激情之中。一个耳目一新的老师和一群青春的学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我不停的会心微笑;我不时地放声大笑;而我竟然终至于深深的思考和满脸的泪水!
我一直相信,能让人又笑又哭的影片是成功的,至少能吸引和打动人心。这部片子让人不由为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动情。托德本是一位沉默内向的少年,但在基丁老师的“逼迫”下,终于展示了他内心的澎湃激情,形式便是当众出口的一首诗。尼尔是个活泼奔放的活动家,却被父母要求放弃自己的爱好而专注学业。在基丁老师的鼓励下,他最终不顾父母的反对勇敢追逐自己的话剧梦。还有暗恋心上人的诺克斯,一直设法促使学校招收女生的多尔顿,喜欢摆弄机器的皮茨、米克斯……他们都在“诗社精神”的影响下,使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没有埋没在学校刻板的教育产生的万千复制品中。过程令人欣喜,但结局似乎是悲哀的。背着严厉的父母出演《仲夏夜之梦》的尼尔,谢幕时发现父亲却严肃地坐在观众席上。家长的压制使他再难忍受,于是在演出的当晚用父亲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学校震动了。“死亡诗社”的成员被学校处分,基丁老师也被诬为 “违反传统”、“引诱学生”,被迫离开学校。电影的结尾,临走的基丁老师回教室拿东西,眼前的情景却是接替他课的校长正命令学生读自己第一天让他们撕掉的内容……我能深切的体会基丁老师的心情,却怎么也预料不到学生们的反应——当昔日喜爱的老师默默离开的时候,一贯胆小内向的托德,突然带头起身,站到了课桌上!于是不顾校长的制止,那些曾受影响的学生也一个接一个的站到了课桌上。因为在那次课上,他们敬爱的师长和朋友基丁曾登上讲桌并告诉他们,“一旦你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就必须换一种角度来看……”
一时间,“船长,我的船长”的呼唤声响彻教室,淹没了校长声嘶力竭的制止声。刚欲出门的基丁老师回过头,眼里充满了感激和欣慰。我想,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基丁老师的一样,应该已经从悲哀中升华到一种“满足”似的畅快和感动。“Thank you, boys. Thank you.” 基丁老师只深情地说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这足够了。影片到此便结束了,而我也已经泪流满面。 在泪水中,却还带着希望的微笑……
这部影片给人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对诗,对教育,对成长,对人的生命,个性,激情,选择,梦想……我的总结不免会显得生硬,我们还是品味影片中鲜活、隽永的语言吧!它们充满哲理与启迪:
“及时采撷你的花蕾”,这句感慨用拉丁语说就是“卡匹迪恩”(卡匹迪恩也就是抓紧时间),抓紧时间,“及时采撷你的花蕾”,为什么作者要写这几句话?……因为我们是蛆虫的食物;因为不管信不信,在这儿的每一个人,有一天都会停止呼吸,变冷、死亡。你们到前面来,好好看看那些过去的面孔,他们的差别和你们不大吧?同样的发型充满活力,和你们一样;野心勃勃,和你们一样;世界在他们手中,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伟大事业,就像你们中很多人一样;他们眼中充满希望,就像你们一样。但他们是不是就曾经蹉跎而过,他们本可能成就的任何事业?因为,你瞧,各位,当年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花下之尘。如果仔细聆听,还能听见他们给你们留下的忠告:……卡匹……卡匹迪恩,抓紧时间,让你们的生命不同寻常……(其实基丁老师自己在向学生低语)
——基丁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到室外教学生们把握光阴
你们要学会欣赏文字和语言。不管别人怎么说,文字和语言的确能改变世界。我发觉皮茨的眼神好像在说,十九世纪文学跟上商学院或者医学院没有任何关系,对吧?也许。……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们。靠拢来。我们读诗写诗不是因为它好玩儿,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持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惠特曼曾写道,‘哦自我,哦生命…毫无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
——基丁老师讲诗的课上语;在这节课开始,他让学生把书上的陈词旧论撕掉
“我为什么要站到这儿?谁知道?”“感觉高点?”“不,谢谢你的幽默,多尔顿先生。我站在讲台上,只想提醒我自己,我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瞧,从这上面看世界,感觉完全不同。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来看,来吧。一旦你自己觉得懂得了什么,你就必须换一种角度来看。这可能显得荒唐,或者愚蠢,但必须试一下。同样,读书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想想你怎么看。同学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你们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梭罗说,‘大多数人都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别像老鼠逃跑时的。看看你的周围,……要敢于开创新的天地。……”
——在课堂上爬到讲桌教学生们换个角度看问题,要有主见
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刚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伐,自己的节奏(但后来却都统一了)……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顺从的问题,说明坚持与众不同的信仰的困难。你们有些人,你们的眼神好像在说,我本来可以走的与众不同。那么问问自己刚才为什么拍手。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被人接受的需要,但是你们必须坚信自己的信仰是独特的,是你自己的,哪怕别人以为它们很怪或很讨厌,哪怕一群人都说那太差!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两条路在树林中分叉,而我,我选择人走的少的那一条,这就导致了所有的不同”。现在,我希望你们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调。任何方向、任何东西都行,不管自负也好,愚蠢也好,什么都行。各位,现在院子是你们的了。你们用不着表演,完全为你自己。……
——在庭院中启示孩子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必顺从他人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获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死亡诗社每次聚会前要念的诗句
…………
这部影片获1990年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并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提名,获1990年第4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电影配乐、最佳原创歌曲奖,获1991年第16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