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July 2009

这篇文章属于《梦之栖居》系列,写于2009年。

之前只读过席慕容的诗。《乡愁》和《一棵开花的树》是接触最早且比较熟悉的,感觉读来挺不错。由于我对新诗远没有对古典诗歌那么深的感情,故对其它席诗知道得却实在是不多。而近来有人推荐了几首,如《与你同行》和《为什么》,使我不得不信服,这位女诗人的声名绝非虚妄。

于是当朋友告知我她要来北大做一个讲座活动,邀请我去听时,便稍加犹豫就去了——暂放下明天要检查的模电EDA作业和后天要检查的电子技术实验的仿真啊!

北大的英杰交流中心是第一次来。我赶到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的工作人员还在为他们的节目录制做准备,而大厅里已人满为患。看来北大同学也是久仰席姐姐大名,觉得百闻不如一见。幸亏有朋友提前帮忙占的座位,才不至于像其他晚来的同学一样,站着听。喧闹过后,经过电台人员最后的调音,节目正式开始了。

在掌声中席姐姐缓缓走出来。我之所以称她为“席姐姐”只是因为她写的诗大多与青春有关,就像一个经历过我们这样年月的大姐姐一样,将感情和心语娓娓道来。所以印象中席慕容就是姐姐,而不会因为年纪增大而改变。(这与其它形象的固定是同理的,如雷锋永远是叔叔,林黛玉总是妹妹……)而今天一见,果然发现已经是位老奶奶了。据主持人介绍,“席慕容老师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通过这位老奶奶自己的讲述,我对她的了解增进了不少。她现在已经基本不写诗了,而是从事“蒙古工作”。席慕容原是蒙古人,现在转而从事本民族的历史、语言相关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还了解到席姐姐并不是专职诗人,她的专业是画画,写作只是“业余副业”。有一个比较有意思之处是,席姐姐说她当时之所以选艺术学校,是因为不想学数学。她满台湾跑,找哪个学校不教数学,最终找到的就是那所她学画的艺术学校。可现在大多数人知道席慕容是因为她的诗,其作画水平我是真的不知道。

席姐姐说她这辈子都不会学数学。果然是没学过数学而且是写诗的人——在整场讲座(访谈)和回答提问的过程中,席姐姐的讲话从来都是“信马由缰”,跑得不知到那个大草原去了。这种没有逻辑性的随意让我有些许反感。本来觉得有的北大同学的提问相当精彩,很期待一段同样精彩的回答,却不得不在她对主持人说“我跑远了你们把我拉回来”的前提下最终大失所望。看在老奶奶比较坦诚且写诗确实很好的份上,我也就不抛弃敬意了。而且在访谈中确实有几处讲的很让人受用的。比如,写诗不要为了发表而写,不要太功利化;即使开始时很多写的不好,也总是有价值的;好诗都是反复修改完善而成,往往后来再看之前的诗就会感觉大不相同,等等。活动过程中,有席诗的朗诵。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听起来还是那么熟悉动人:“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如果年轻时你爱上一个人,请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原来说安排在最后的签名活动我不感兴趣,便欲先行离开。哪知席姐姐临时婉拒了签名活动,而改为集体朗诵一首诗。于是我便和大家一起在《……》中结束了这场活动。

十分遗憾的是由于刚买DC,我的摄影技术还太差,拍了许多照片发现能看的竟没几张!对不住席姐了。但今晚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诗歌和爱情等。在年级越高听讲座越少的大环境下,我还能为此而抽出一晚上时间,只是觉得:有些事什么时候都可以做,而有些呢,错过了特定时间可能就很难再有机会。初见席慕容,估计也是最后一次了。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