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April 2011

这篇文章属于《梦之栖居》系列,写于2011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你对它有多深的了解,相应才有多大的权力去评价它,若无知而妄谈,徒增笑尔。本文仅以自己所掌握的其博大体系之一二,来谈一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的关系,从而阐明: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分析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法,或说“一种有价值的角度”。当然,必须是在正确掌握和科学运用的前提下,否则一切真理皆成教条。本文受篇幅所限,也不是严格的论文,不可能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论述,只取全豹一斑以窥之,同时也算是对这段时间来课堂学习和课外研读的收获的一点总结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其关系,王峰明老师课上曾讲到这样一个观点: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和经济学的深度来分析,其目的乃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一政治问题。这一社会制度的变革问题,正是马克思最初研究的出发点——“他为解决贫困而已”(简单地说)!出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贫困和两极分化现状的不满,又受当时“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之时代问题的影响,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最初便是以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目的,而非“为理论而理论”的教条主义。我个人认为,最直接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分析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法的,就是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规律的论证(以及对这一取代的政治条件的研究,即科学社会主义)。下面予以详细说明。

关于资本主义的存亡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至今仍是一个极受关注的现实问题。其实马克思早已从他的角度作了科学的分析,作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这一“角度”基于他的哲学中的唯物史观,这种“分析”则体现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的运用。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灭亡呢?这是因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唯物史观),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如今的生产社会化条件下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说它就不适应了呢?因为它导致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是要减少人的活劳动,增加人的自由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是在追求利润——这可以看成是表现为货币的剩余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活劳动——的最大化,亦即要增加活劳动。这“要减少”和“欲增加”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对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只能是矛盾的另一方,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改变。可见,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恰是对其自身的解构。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在“自取灭亡”——当然这其实是历史规律决定的。而取代它的社会主义的胜利也便是必然的了。(注:上述分析的内容根据课堂笔记和个人读书的理解整理,不一定全面确切)

尽管上述分析略去了很多更深的细节内容,但已经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大致轮廓。这清晰而有说服力的论证,如果丰富细节后几乎综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各方面理论。这也是王老师的那次课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对“资、社走向”这一当今最大的现实问题的解决,作为典型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一整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有效地分析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在现今西方经济危机的时候,更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新闻资料显示,危机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向马克思了……

马克思主义是分析现实、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除了上面的典型例证,还体现在许多方面。中国涉及资本的改革需要马克思的相关经济理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分析这个世界;例多不胜枚举,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已经让人用之而不觉,“润物而无声”了。这种科学方法的深入人心,是抽象教条所无法达到的。

最后想强调,经典理论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普适性的方法和角度。灵活的运用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使之永葆活力。如果人是“教条主义”的,再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也将沦为“抽象的教条”。那将是此“教条主义者”的悲哀,而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