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决战赤壁
这篇文章属于《梦之栖居》系列,写于2009年。
其实我想说的是《英雄》vs《赤壁》。
我以前看电影不多,自觉没什么发言权,只能听别人纵论某某热门大片,如何之好,如何之坏,天上地下,不知所云……近年来对电影兴趣大增,也看了百十部或经典或流行的作品。现在流行《赤壁》,我也顺应潮流给了它两个小时。忽然联想到前几年的《英雄》,便想做一点对比,发一点感想……
曾看过一句话,颇为赞同:电影的本质就是讲好故事。当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过就观众而言,我们无非想在声与影中欣赏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能引发或浅或深的思考和共鸣,那更锦上添香了。人的品位有高有低,对同一作品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认为,“讲好故事”永远是电影成功的基本要求。而传达对人生和社会的解读,达到思想与情感的升华,便是经典作品的追求和成功之处,也是电影之魂。纵观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不难得此结论。我评价电影,便看此两面。
“讲好故事”并不简单,要讲出好故事,还要把故事讲好。看过很多电影的人都知道,好的片子大多首先让人惊叹其表现手法的卓绝。如《肖申克的救赎》,尽管前边进展得已经很有味道,可到高潮部分,当那多年来掩藏着的越狱真相在最后被揭开的时候,仍给人一种酣畅淋漓,拍案叫绝的感觉——除了为主人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也为电影导演不凡的技巧。试问,《赤壁》能带给观众“悬念与彻悟”之感吗?有什么波折、伏笔等独特之处吗?起码对我是没有。一路平铺直叙,平淡乏味。同是国产大片,《英雄》就比较让人满意。“三个版本的故事”依次接近了真相,很有特色(顺便说一下,最近看一部外国电影《刺杀据点》,其表达之道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单从这点说,就远胜《赤壁》一筹。另外,《赤壁》与《英雄》一样都有宏大的场面;我个人觉得,这唬不了明白的观众。电影的好坏,不在于此。如果是与主题无甚关系、可有可无的打打杀杀,这种“大场面”,谁会欣赏?只会觉得浪费!
除了讲故事的整体构思之外,细节处理也是评价电影的重要方面。往往能够以小见大,看得出影片的格调。《英雄》中不乏成功之处。如秦王面前的烛火,数次打斗的场面,简单的“天下”二字,最后的“乱箭穿身”……都处理的很好,于剧情于主题都堪称神笔。比较起来,《赤壁》却无多可称道之处,尽管也有不少“精心设计”的细节手法,但总让人觉得蹩脚而可笑。观众频频笑场,所笑着何?“冷静”一说,为马接生一段,纯属画蛇添足;瑜亮以琴会意,曹操为乔而战,显得牵强做作。总之一句话,大片中缺少了动人的小亮点,乃至出现经不起推敲的暗点,只能算是大的失败。
如果再看主题和内涵的话,《赤壁》就更让人失望了。一部成功的电影都有其鲜明的核心思想。这可称之为电影的灵魂。如《泰坦尼克号》的灵魂是爱情,《肖申克的救赎》的灵魂是希望,《角斗士》的灵魂是自由……而中国的“大片”往往是空有骨架而缺乏灵魂。就拿《赤壁》来说,其灵魂是什么呢?两个小时下来,冗长而流水般的故事完了,却似乎看不到一个主题。《英雄》还好,虽然也融入了不少情感,却最终让人明显感到“天下”两字的意义。为了天下苍生而牺牲个人利益,新编的刺秦故事表现了这样一种历史观,发人深思。这可以说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再加上不落俗套的表现形式(讲述方式,音乐和色彩等),《英雄》堪称历史剧中好片。
同是历史故事,《赤壁》却有一种在某些人中流行的“恶搞”倾向。除了整体人物塑造成为观众的笑柄,某些情节和台词也明显含有戏谑的成分。由于整部片子丝毫没有历史的厚重感,角色也与三国人物严重脱离,《赤壁》空洞而格调低下。一个人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灵魂或灵魂低俗,即便能打动人眼,也不能打动人心。同样,尽管斥巨资打造的战争场面颇具震撼力,但这种震撼终归只是视觉上的,而不是心灵上的。
媚俗的商业气息不会孕育经典。以《赤壁》管窥中国近几年所谓的大片,无非是一场金钱的游戏。投资越来越多,炒作越来越成熟。影片上映之前,弄的尽人皆知,让人觉得不看就是落后于潮流;于是上映之后,先大赚一把票房收入,再挺着脸接受观众不满的冷嘲热讽(大多数是应得的),掀起一股热潮然后迅速冷却。就这样上演着一次次“高票房,低评价”的滑稽剧。电影固然也不排斥巨额资金、宣传炒作,但本质的东西不能忘记——讲好故事,用电影的灵魂深入人心。
不知中国的电影人明不明白这些简单的道理,能否制作出更多真正的好电影……我个人认为,《英雄》算是较为成功的“中国大片”,值得大导演们借鉴。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