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January 2009

这篇文章属于《恰同学少年》系列,写于2009年。

《茶馆》本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不朽的话剧名著。搬上银幕后的《茶馆》,也成为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能够被称为经典的影片,必然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或深切的人生况味,或深远的社会意义。电影《茶馆》便是如此。它丝毫不失原著风采,通过一个茶馆的兴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旧时代的画卷。“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影片中语),电影从裕泰茶馆这个小场所的变迁以及茶馆中小人物的活动,反映了从清末到解放前的中国社会的风雨历程。这部电影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意义,还让我们从主要人物的身上思考人生。当然,一个人总不能脱离开他生存的社会环境,因此片中人物的命运无不与那个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主人,他见证了茶馆的前后变化,也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变迁。这个精明圆滑的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见着谁都鞠躬,请安,作揖……”为了维持茶馆的生存发展,他尽力讨好有身份的主顾,也随着情况变化谋求茶馆的改良;戊戌年间,在茶馆内专门贴有“莫谈国事”的告示,表明了茶馆主人害怕招惹是非的避祸意图。从这一切看来,王利发似乎是一个只求一己之安,不关心国事的平凡商人。但其实他本质上是善良的(这从他维护康大力母子可以看出),他所作的许多事乃是出于无奈。可以说,他是当时大部分人民的典型代表。作为普通群众,他们只是想要一个安稳的生活,“只盼望着,孩子们都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难……”但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洋人入侵,军阀混战,以及国民政府的无能统治,使得这个国家时刻经历着内忧外患。国破则家亡,在国家不济的大背景下,百姓又怎能安定的生活?于是王利发的理想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茶馆的生意每况愈下,虽然尽力挽救,但最终也难逃厄运。当最后王利发绝望地自尽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感到一丝悲凉,为这个人,更为那时的中国。好在影片中也已经给了我们希望——学生运动和像康大力一样的救国之士,已在酝酿着新时代的到来。

另一个主要人物是常四爷。常四爷与其好友松二爷出场时都提着鸟笼,二人均为前清旗人,在清政府还残存的时候,属于“吃皇粮”的一批人。但这两位却是大不相同的两个人物,互成对比。常四爷“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爱打抱不平”,而松二爷则显得软弱无能。清朝灭亡后,这些遗老失去了“免费午餐”,常四爷开始通过劳动自食其力,而松二爷则拉不下脸来干活,宁肯挨饿,却仍然顾着他的小黄鸟儿。第二次出场,二人的形象便对比鲜明。影片通过这些清朝旗人的命运,既向我们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必然性,也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社会总要向前发展,如果执着于旧的环境和时代,便会落得松二爷一样的下场。

《茶馆》包容量极大,几乎其中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类人。如果说王利发是顺民的代表,常四爷和松二爷是没落旗人的代表,那么秦二爷便是民族资产家的代表。秦二爷应该也是旗人,但他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的出场是一段很精彩的戏。他到茶馆检查仓库房(茶馆这地方本是秦二爷租给王利发家的),正与王利发提起增加房租的事,有一个卖孩子的可怜母亲前来乞讨点饭吃。秦二爷的第一反应是准备掏钱救助,但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迟疑了,最后沉重的说了声:“轰出去。”从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中我们或可了解这位民族资产家的内心。他何尝不想救助穷人,但正如王利发接下来所说的,“这路事儿太多了,咱也顾不过来呀”。像秦二爷一类的人,应该说也是心怀国家百姓的。但他们知道平常针对个别人的小救小济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国弱民穷这一根本问题。于是他们想通过兴办实业,富强国家,惠及苍生。这便是当时风行一时的“实业救国”路线。但事实证明这条道路在那种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国民政府的昏庸无能以及外国入侵,使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化为泡影。影片最后给我们交待了秦二爷的遭遇:他的工厂被政府抢去,当破铜烂铁卖掉了。当秦二爷发出“全世界哪能找到这样的政府啊”的控诉的时候,他或许也明白了,有一个腐朽的统治政权在,就是再努力,也无法挽回国弱民穷的命运。历史告诉了我们,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府,建立人民的政权,才是中国的出路。当然,这后一点,不一定是“秦二爷”当时所已经明白的。

《茶馆》这幅旧时代的画卷,通过一些小角色生动的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常在茶馆出现的卖儿卖女者、乞讨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两个当差的,“有皇上的时候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为袁大总统效力……总之谁给饭吃就给谁效力”。可他们干的都是什么勾当呢?以权谋财,欺压百姓,镇压学生运动……充当着政府的帮凶。他俩为我们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旧社会的所谓治安。刘麻子以贩卖妇女为生,而唐铁嘴则靠看相算命这套迷信的把戏讨生活,还有那位曾参加国会却对革命失去信心转而去念经的学人崔先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窗口,通过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窥见整个社会的面貌。像这样的人在《茶馆》中还有很多,一起构成了那段时期的历史画卷。

老舍先生是人民艺术家,他的这部作品,目的绝不仅仅在于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而是通过这种反映,揭示旧中国的弊端,促使人们追求新的希望。新的希望是什么?虽然作品中没有明说,但通过对旧时代的否定和对资产阶级道路失败的揭示,已经隐含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个主题。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这部电影仍具有现实意义。当今社会,西方的“文化入侵”不逊于旧时的侵略,当今的社会仍存在旧时的弊端,当今的社会主义道路仍然面临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一部文学作品,一部电影,或许不能作为理论的利器去斗争,但它在所呈现现实的艺术感染中可以显示出比理论更加强大的力度。就如《茶馆》——

它给我们以对旧时代的不满,同时便给了我们创造新时代的信心和力量。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