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March 2010

这篇文章属于《恰同学少年》系列,写于2010年。

高考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领域,高考政策的改变不仅影响着千千万万的考生,而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考复读,则是一个普遍现象和热门话题。我的家乡郑州市中牟县,有三所公办高中,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复读生。2007年8月,教育部长周济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从2008年起禁止公办高中开办高考复读班。该政策出台以来,我国高考复读状况有何变化?目前人们对高考复读的看法是什么呢?对此,我在自己的家乡中牟县城对高考复读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不大,但应基本能够反映我国城镇高考复读现象的现状。通过收集资料、访谈同学、走访母校,我对目前家乡所在县城的高考复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结合与家长、学生、老师的探讨和自己的思考,我进一步分析了导致目前状况的一些因素,并对高考复读这一问题的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据调查了解,高考复读热并没有因为教育部的“禁止复读”的政策而冷却下来。在我的母校中牟一高(公办),07年以前,全校高三毕业班文理科共计25个班,其中9个班为复读班。而现在,由于政策所迫,已经没有名目张胆的“复读班”设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复读生的减少。现状是:高考落榜生(或其他原因决定复读的考生)在新学年仍然可以到学校报到。他们被分配到应届班级中,以“插班生”的身份复读,高考时与其他考生一样参加高考,在政策上并没有什么限制。我了解到,目前中牟县的三所公办高中都已不再设立“复读班”,但在学校的高考复读生总数与前几年相比并没有大的减少。

提到教育部“禁止复读”的政策,一位曾教过我的班主任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要复读的学生那么多,哪能说禁止就禁止。”他还提到,就我们县城的情况,每年有大量高考不理想的高三生选择复读,县里还准备办一个专门的高考补习学校,与三所公办高中并肩而立。此外,教育部的禁止复读政策只提到公立学校,因而目前各种非公办的高考补习学校正大张旗鼓,学校附近贴有大量这类招生广告。

为什么高考复读热一直持续呢?这里面涉及到各种因素。通过与一些选择复读的同学谈话,我了解到,有些复读的同学都觉得自己第一次高考没有发挥好,上一个一般的大学对不起自己的实力;有些高分复读的同学则是抱着非名牌或重点大学不上的心理再次尝试;另有少部分同学承认自己高三一年没好好学习,“高四”是要重新开始努力。而对学生家长来说,出于各种目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个更好的学校,大多支持复读。学校方面,由于复读生一般成绩较好,可以提高学校升学率,因此也欢迎复读。这诸多的因素共同导致复读显得“理所应当”。至于多耗一年光阴、承受巨大压力、浪费教育资源等负面影响,往往容易被人轻视。此外,大学录取政策和社会大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考复读。如今我国仍是“一考定终生”,各大学录取也是看最后这次考试的成绩。这使得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一次考试的发挥又有一定的偶然性,就使得学生产生上述再次尝试的心理。而就业压力增大、一般的职业高中学生受歧视,也使得高考考生逐年增多,高考竞争日益激烈,这也导致了落榜和复读的现象日益增加。

考虑到上述现状和原因,我觉得高考复读热不会在短期内冷却下来。尽管国家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力禁复读,但这毕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效的解决高考复读大军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善学生评价和大学录取的方式。从调查中我发现,由于觉得自己实力没有在一次高考中体现出来而决定复读的同学占大多数;由此,弱化这种“一考定论”的模式将会有效的减少复读。二是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现在不少家长和学生上名牌的心理使复读成风,如果国家能将对清华北大的投资拿出来支持打造更多的“中国一流大学”,或将适当减少复读。三是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和就业机会创造。当对上一个好大学的要求和意愿没那么强烈时,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复读大军的动力。

当然,高考复读这一社会现象还涉及诸多方面,这次小小的调查自然不会概其全貌。但我们看到,至少目前城镇的高考复读人数并没有因为教育部出台的“禁止复读”政策而有明显减少;而由于各种原因,复读热也不会在短期内冷却下来。应该说,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育体制和社会经济大环境等诸多因素,并非简单可以解决的,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