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December 2011

这篇文章属于《恰同学少年》系列,写于2011年。

《走向干预主义:历史之必然,还是话语之建构?——以罗斯福新政为例》,本次讲座社会学系的谢立中老师以罗斯福新政为例介绍了西方经济发展中的“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之争。他首先介绍了自己之前一直信仰的观点,之后又结合文献材料进行了质疑。

所谓“自由主义”指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市场规律,国家放任自由;而所谓“干预主义”即政府采用调控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一般认为,二战前后西方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向干预主义转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罗斯福新政”甚至被认为挽救了西方资本主义,因为它有效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崩溃和“大萧条”。这种支持干预主义取代自由主义的传统观点具有两个基本命题:1.经济崩溃是自由放任的必然结果(1929-1939年的大萧条是自由主义内在危机的大爆发);2.只有政府强力介入(即干预主义)才能缓解或防止经济崩溃。其基本逻辑为:经济崩溃是由于生产超过购买力、供求失衡;而这种失衡正是自由市场下不正当机制(资本家追求生产最大化,同时尽量压低劳动者工资)导致的,因为缺少规划和约束;所以只有政府介入制定规划、干预措施才能解决问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自由主义导致了经济萧条且迟迟得不到缓解,而罗斯福的新政解决了经济崩溃问题。

这似乎是顺理成章、有逻辑有依据的理论,但仍有大量的观点与之相对。本讲座随后花大量时间陈述了对上述理论的质疑。包括:

  1. 经济崩溃前是否真的出现了生产超过购买力——虽有史料表明农产品降价、农民收入减少、生产率增加55%的同时工资仅增加2%(《全球通史》),但有其他统计文献表示反对,认为1920-1929年间消费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并未有较大降低;甚至认为即使确实出现了生产与消费失衡,那它也未必与经济崩溃有必然联系。
  2. 即使经济崩溃确实是由生产过剩、供求失衡导致的,它之前是否真的就是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也存疑——有人指出罗斯福前任的胡佛总统采取的其实是具有强干预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并非自由主义者。
  3. 经济崩溃得以解决是否就是干预主义或罗斯福新政的胜利——如有人认为胡佛其实采用过大量干预经济过程的政策(如要求企业家保持工资和物价水平),所谓“罗斯福新政”只不过是胡佛政策的延续;还有人认为经济复苏并非是新政策的功劳,而是战争的功劳,因为失业率是二战后才下降的,而新政虽然使GNP有所恢复,但没有恢复到正常……

类似这样的质疑还有很多。虽然听这些争论很有意思,但我越听越对该学科感到失望。我是接受开头所述传统观点的,因为它逻辑上讲得通,而且有历史依据。至于那些质疑的观点,看上去都是提出相反的史实和解释,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简单的,连生产是否过剩、是否超出购买力(a>b还是a<=b)这样的问题都没有定论,还怎么统一观点。最后以一句话总结我对本次讲座内容的看法:

不以数学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学科是无法消除争论的。

(2011.10.13)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