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听课总结(四)
这篇文章属于《恰同学少年》系列,写于2011年。
今天主要讲的是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发展理论的研究和演变,二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特点与价值。
对发展理论的研究从二战开始普遍兴起,领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发展理论具有多元化特点,很难有统一的共识。例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人认为政治因素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而另一些人则对此置疑,认为上述观点具有保守主义、独裁主义的倾向。在社会发展理论中,孔德等率先提出了“社会进化论”的基本框架,认为知识发展分为神学、形而上、实证三阶段,对应的社会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即军事阶段、过渡阶段、科学工业阶段。 而有人则把整个社会看作有机体,认为其与生物系统类似。但这些理论已经不能解决当前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于是发展社会学应运而生。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文革后才开始,主要是就城镇化、工业化、社会流动等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最近又集中于社会保障、劳动保障等。
在众多的社会发展理论中,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具有其独有的价值和特点。马克思的理论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参考,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包括现代社会(尤其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如现代社会的特点、规律,它的起因和发展过程,以及现代社会的具体问题,如经济形式、社会分工等。马克思对非西方社会也有研究,主要是亚细亚社会,如其经济结构、宗教等。他晚年又研究了俄国社会、史前社会等。虽然内涵丰富,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具有基本的立场和观点,如他始终认为人类的解放是发展的价值指向,这也是其理论的大主题。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能不提。如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我们也提出依赖群众、发展以人为本;马克思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就提出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等;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概念也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这些可以有助于人类社会科学健康的前进。
(2011.10.20)
如果想要说些什么,欢迎发邮件给我。